本站支持IPv6访问

中医中药专栏

清代邹兴鉴医人向善

【打印】

索引号:020605主题分类:中医文化来源:市中医院发布机构:榆林市卫健委发布时间:2020-10-19 09:25:36浏览次数:4505

 

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做到“医病”,帮助患者解疾疗伤就很不简单了。如果在为人治病的同时还能够“医人”,即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患者的思想,使之向上向善,那就更不容易了,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却不鲜见。

  清朝有一位名叫邹兴鉴的医生善治伤科,因其从小习武,从而练得一身好武艺,武艺高到“十余人莫敢近”的程度。对于习武之人而言,跌打损伤、伤筋断骨、破皮流血当是常有之事,这也是许多练武之人多懂医道的原因所在,有的甚至能成为武、医皆精之人,邹兴鉴即是其一,其尤善治“刀伤跌损,筋骨断折者”。

  有一张姓人氏凶悍残暴,民怨颇深,结仇无数,一日“为怨者丛殴”,也就是遭他人群体报复殴打,以至于“几毙”,性命在须臾之间。邹兴鉴看后认为张某“内血已泛,逾刻死矣”,出于医者本能赶紧施救。其施救办法是“噀水施创处”,也就是以口含水喷往张某受伤部位,张某“忽鲜血迸涌,旋吐紫黑血数升”,睡了一会后便感到口渴,自言“予死复苏矣。”

  张某捡回一条性命后忽有感悟,“遂改行为善”,即弃恶从善,重新做人。邹兴鉴不但治愈了张某身体之伤而且治愈了其内心之伤,“中医医人”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邹兴鉴“其它亦活人无算,不居功,亦不受谢也。”

  在邹兴鉴身上彰显了中医医家高尚的道德观念与传统美德,他“志存救济”,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身体力行地践行“医者爱人”的理念,救人之后“不居功”“不受谢”,成为真正令人尊重的一位良医。(韦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