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1-05-27 15:28

       5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榆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统计局四级调研员冯建军,市统计局人口普查业务组组长、农社科科长苗春雨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主持。省驻榆有关新闻媒体和榆林传媒中心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 布 辞

榆林市统计局四级调研员 冯建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下午好!很高兴与各位见面,非常感谢各位对榆林人口发展状况的关注,以及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市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全体普查人员无私奉献,广大普查对象积极配合,我市顺利完成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和主要数据汇总工作。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七人普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克服了疫情、人员和经费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七人普各项工作任务:组建市、县、乡、村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工作规划和进度表;进行综合试点;落实普查工作经费和物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选调了1.9万余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逐级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全市18717个普查小区的区域划分和967890个建筑物的标绘工作;开展了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完成了清查摸底和入户登记,全市共登记人口590余万人;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审核汇总。尤其是,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有效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完成了普查现场登记,切实做到了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错项,为高质量完成七人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全市常住人口362475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143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3314人,增长8.2%,年平均增长率为0.79%。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四位,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排名前进两位,占比提高0.19个百分点。

       (二)户别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19728户,集体户58644户,家庭户人口为3311902人,集体户人口为3128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9人。家庭户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生育孩子数量减少;二是我市农村地区劳务输出人口增加,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三是年轻人更愿意独立居住,独人独户和二人户增加。

       (三)人口地区分布。全市12县市区中,北六县人口为2806902人,占77.44%;南六县人口为817848人,占22.5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北六县人口增加489844人,增长21.14%,南六县人口减少216532人,下降20.93%。北六县人口所占比重上升8.3个百分点,南六县人口所占比重回落8.3个百分点。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12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区人口增加,分别是榆阳区增加330022人、神木市增加116376人、靖边县增加33063人、定边县增加19707人,其余均为减少。我市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县区流动的趋势明显。

       (四)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18899人,占52.94%;女性人口为1705851人,占47.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2.4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88相比,上升0.61。我市总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性别结构有待改善。  

       (五)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5935人,占21.41%;15-59岁人口为2254627人,占62.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94188人,占16.3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3266人,占11.1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3个百分点。我市人口年龄结构“两头扩大中间缩小”,少儿人口占比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抚养压力逐步加大。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54928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92986人,增长1.14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647人上升为15154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49年提高至9.3年,文盲率由7.43 %下降至6.25%。我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显著提高,说明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15年免费教育,全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大力推进“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城乡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32798人,占61.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91952人,占38.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43882人,乡村人口减少370568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4.19个百分点。10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趋势明显。

       (八)流动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915502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42402人,流动人口为1573100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6381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40928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888123人,增长86.4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08728人,增长1.56倍;流动人口增加679395人,增长76.02%。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真实反映了榆林人口发展的特点和人口变动的趋势,也反映了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应积极研究分析这些变化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控制合理的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推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统计服务。

       借此机会,我代表榆林市七人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统计局,向奋战在普查工作一线的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向积极参与、配合、支持普查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广大普查对象表示衷心感谢!向参与普查宣传的所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环节

       1、华商报记者:我们刚才注意到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我市人口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特征,能给我们再详细地解读一下吗?谢谢。

       冯建军:感谢您的提问。人口状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情之一,人口的发展变化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通过刚刚发布的普查结果,我们可以把全市人口的基本情况及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口总量上看,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平稳增长。过去10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共增加273314人,增长8.2%,年平均增长率为0.79%,比前一个1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上升了0.3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和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四位,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进两位,占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分析增长因素,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外,十年来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营商环境不断向好、人居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外市、外省人口来榆就业、创业、居住,同时也让以前流出去的当地人口重新返回榆林。

       第二、从人口质量上来说,我市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81年。文盲人口减少22450人,文盲率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549283人,比2010了增长了1.14倍,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647人上升为15154人。

这一组数据有力说明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15年免费教育,全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大力推进“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政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从性别构成上来看,我市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性别结构有待改善。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总人口性别比为112.49,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0.61。总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和全省,可见我市总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男女比例失衡,一方面与我市居民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市是能源城市的事实相符,我市工业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为男性。  

        第四、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儿人口增加了242332人,比重上升5.4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236179人,比重上升5.71个百分点。10年来我市分年龄段人口占比呈“两头升中间降”趋势,人口年龄结构“两头扩大中间缩小”,少儿人口增加,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抚养压力逐步加大。

       第五、从人口的流动情况来看,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向依然为净流出。普查结果表明,我市人户分离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52.84%,流动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43.40%,从县区情况来看,南部六县人口依然在向北部四县经济发展较快的榆阳区、神木市、靖边县和定边县集聚。全市人口总体流向依然为净流出,2020年户籍人口依然比常住人口多234188人,但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在缩小。

       第六、从人口的城乡结构来看,我市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10年间我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增加了643882人,城镇化率提高了14.19个百分点,达到了61.60%,但依然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我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趋势明显,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体来说,十年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客观反映了我市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

       2、文化艺术报记者:我们知道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次普查,具体到榆林来讲,我们有哪些措施保证数据的真实可信?谢谢。

       苗春雨:数据质量是人口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衡量普查成败的根本标准,我们开展的普查工作都是围绕着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的这一要求进行的。为此,全市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按照陕西省人普办的统一部署,以数据质量为核心,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相关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人口普查方案。确保普查的各项工作要求不走样、不变形,不允许随意更改或选择性的执行方案。同时我们在人口普查过程中,也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制定了人口普查期间疫情防控应对指导意见,明确了不同风险等级下的防护要求、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办法。

       第二,强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按照标准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围绕普查业务、调查技巧、普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纪律要求等开展。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我们也对1.9万余名普查人员实行了线上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普查人员的工作质量。

       第三,认真组织现场调查,在普查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普查,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以及人口普查工作的各项要求。在普查准备阶段,做好人口普查的区域划分、户口整顿以及摸底调查等工作,在人口普查登记阶段,组织全市1.9万余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对全市所有的家庭和人口进行普查,圆满完成了普查的入户登记的任务。

       第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一方面,在普查的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集数据,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数据,或者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数据直接实时上传到国家,有效杜绝了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另一方面,有效利用行政记录、大数据和手机信令辅助开展人口普查,通过多元数据的比对核查,提高普查数据的质量。

       第五,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普查过程中建立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常态化的督导检查机制,及时解决普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办法,严格执行普查质量控制要求,认真开展各阶段的质量验收,以确保各阶段的普查工作质量。同时,我们也建立了普查数据质量追溯问责机制,确保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

       总体来看,这次人口普查查清了全市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相关情况,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这次普查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谢谢!

       3、三秦都市报记者:在普查登记阶段,有些人反映并没有见到普查员对其普查,他们是否被漏登了?还有些人认为这次普查采取“两头登”的方法,请问是否有重复计算的问题?这次普查是如何保证普查人口“不重不漏”的?

       苗春雨:这个问题确实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人口普查是按户登记,每户内由一名熟悉情况的家庭成员进行信息申报。据了解,没有见到普查员的人,绝大多数情况是家里已经登记了,本人并不知道。另外,这次普查实行的是“两头登记”,即“见人就登”和“见户口就登”的登记方法,人户分离的人口在“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都要进行登记。确实存在有的人在现住地一直没有找到,但这种人并不表示没有登记。其在户口所在地一般都会被登记上。当然普查中还是有极个别漏报情况存在,在国家事后质量抽查中,发现还是有一定比例的人被漏登了,漏登率为0.05%,低于国际上一般认可的3%的标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高质量的普查。

人口普查采用现住地登记的原则。为了防止流动人口的漏登,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也要登记相应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两头登记”。

       因此,我们这次普查的原则是不怕重,单怕漏,人户分离的人口,在“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都要进行登记,看起来是重复登记,但在计算全国人口总量时,我们会依据公民身份号码进行精准排重,确保每一个人只计算一次。同时,还要依据“离开户口登记地”是否满半年来确定他应该属于哪一地区的常住人口,并不是把所有登记的人口简单相加。特别是这次普查通过利用公民身份号码,将普查登记数据与行政记录、大数据和手机信令进行了比对校核,因此“两头登”的方法不但不会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