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访问

榆林“标本兼治”破局沙蒿过敏

【打印】

索引号:023441主题分类:过敏性鼻炎防治来源:榆林日报发布时间:2022-01-10 14:56:39浏览次数:4336

    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在榆林一直呈现季节性高发态势,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蒿属类植物花粉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更是成为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其间,从建成2个市级变态反应诊疗中心到将过敏性鼻炎纳入特殊慢性病补助管理,从开展花粉浓度监测预报体系研究到引进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特别是稳步推进沙地治理再提升,以针叶林和油料、灌草植物逐步替代原有沙生植物,开展“抑花”试验有效降低蒿属类花粉浓度等举措,榆林正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从源头上探索蒿属类植物引发过敏性鼻炎的防治路径。

    寻源

    蒿属类花粉位列致敏原之首

     9月底,记者在榆林二院、榆林市儿童医院变态反应门诊看到,前来检测过敏原、咨询诊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着10年病史的市民孙忠友又一次完成X光胸片、一氧化氮测试、过敏原检测等检查后,再度被医生告知身患过敏性鼻炎。

    “患鼻炎多年,我打过针、输过液,也吃过各类偏方和激素类药物,但都收效甚微,近年还引发了过敏性哮喘。现在,我不仅按照医生要求戒除了烟酒,每天还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孙忠友说。

     说到病痛折磨,榆林的每一名过敏性鼻炎患者都有自己的“辛酸”。对于病因,榆林二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陈秀山表示,过敏性鼻炎是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致敏因素复杂。今年突然出现过敏症状的人群,大部分是个人抗体免疫能力变化导致的。“但过敏性鼻炎的出现,是‘内因’‘外因’叠加的结果。2018年,我市曾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市选取7个县市区开展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初步显示蒿属类花粉位列过敏性鼻炎致敏原之首,且城市人群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陈秀山说。

     为更好地提示广大鼻炎患者做好防护,有效降低中重度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从2019年起,我市在神木、绥德、定边、榆林中心城区设置了4个花粉监测网点,每天动态收集分析花粉暴片数据,并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日浓度播报。

     当年,市卫健委还委托榆林学院生命科学院开展了“花粉浓度监测—预报体系”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榆林市引起人群花粉过敏的主要物种包括黑沙蒿、白沙蒿、黄花蒿、大籽蒿、艾蒿等,花期为7至10月(其中盛花期为8月2日至8月13日)。2021年,课题组又依据研究数据制作了《榆林市过敏原花粉分布时空图》,并建立了花粉预报模型,将于明年启动预报工作。“该模型的构建,可将现有的花粉浓度播报由延后一天变为提前一天,从而更好地指导花粉过敏者做好防护举措。”榆林学院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段义忠说。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诊疗周期长、费用高的情况,2019年我市将过敏性鼻炎纳入新农合V类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助管理,每人每年可报销500元。“今年,我们又积极推进医保政策调整,将过敏性鼻炎纳入城镇职工特殊慢性病管理报销,每人每年可报销2000元,并于8月下旬在全市启动了过敏性鼻炎慢病认定工作,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市医保局副局长刘小艺说。

     问诊

     脱敏治疗明年全面落地榆林

    “民有所急,必有所应。”早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市委书记李春临(时任榆林市市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曾表示,榆林已将“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的研究工作”纳入到十件民生实事中,全面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特别是聚焦过敏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后,我市迅速成立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专班,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数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3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700多万元,全力推进各项综合防治工作;全市卫健系统、医疗机构也积极探索、应用一系列有力有效手段,切实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如今,在榆林二院、榆林市儿童医院变态反应中心,过敏原全定量测定(过敏原国际金标准检测方法)、一氧化氮检测、黏膜交感神经反应检测等检查方法和翼管神经电凝、单克隆抗体注射治疗、中医埋线疗法等诊疗手段已全面应用。每年过敏季,我市也会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医院专家来榆坐诊,指导开展过敏性疾病、科研防治工作;同时组织中青年骨干到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全市变态反应科诊疗技术水平。

    “当前,国内过敏性鼻炎效果较好的诊疗手段是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治疗,有望根治过敏性鼻炎。据了解,目前榆林二院、榆林市儿童医院共有10余名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购买药物后回榆进行脱敏治疗。”市卫健委副主任王东林表示,由于脱敏治疗的药物是北京协和医院自制药,引进过程中在药品定价、医保政策等方面需要全省统一推进。经过不懈努力,11月中旬,市卫健委完成了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治疗、特异性变应原皮肤试验等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明年起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榆林就可接受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是一种对因治疗方式,患者通过注射过敏原,进行多次变应原刺激,促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治疗需经专业评估,根据患者自身的过敏程度、耐药性、个人体质、身体素质、年龄等‘量身定制’用药计划,大部分治疗周期需持续3至5年。”榆林市儿童医院内一科主任医师薛涛说。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对致敏花粉的致敏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基因重组变应原,提取变应原制剂,为蒿属类花粉脱敏治疗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今年4月,市卫健委还与永泽泰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益生元(益生菌)临床干预项目研究,希望通过复合益生元(益生菌)微生态免疫疗法调节人体机能,探索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治本

    减蒿“抑花”有望实现源头控制

     对于过敏性鼻炎来说,花粉预报、专家坐诊、脱敏治疗只是基本的预防治疗手段,对过敏源头沙蒿的科学治理,才是“一劳永逸”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随着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聚力开展沙蒿清理行动,我市过敏性鼻炎患者也齐齐发出了“请政府出面清理沙蒿”的呼声。对此,我市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沙蒿专项治理和植被科学更替工作。

     12月22日,记者在榆阳区小纪汗造林工区实地采访时看到,2004年左右栽种的樟子松已长至六七米高,林下鲜有沙蒿;2019年栽植的沙地柏园里也几乎没有沙蒿的身影,而这些树种都是替换沙蒿的首选。

    “从2015年开始,我市便全面停止了沙蒿飞播和种植,林草建设的重点由固沙造林转向对林分质量的改造提升,具体举措为带状整地,清除部分沙蒿后栽植樟子松等乔木树种,并对沙柳、花棒、柠条等灌木进行平茬复壮。”市林草局副局长王立荣说,时至今日,沙蒿在榆林2000万亩沙区治理中仍发挥着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大规模“除蒿”,既要考虑生态保护的政策性约束,也要兼顾沙蒿“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特性,决不能“一铲了之”,而是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植被替换方法。

     为此,从2020年起,我市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中,率先对城区空闲地上的沙蒿等杂草开展全面清理,转而栽植各类绿化苗木、铺设草坪,在城区周围形成了宽约1公里的多功能防护林带。下一步,市林草局还将按照“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工作思路,根据花粉浓度、传播路径等科学研究数据,对城区外围5至10公里范围内的林分进行提升改造,大量栽植樟子松、河北杨、沙地柏等树种逐步替代沙蒿。

     但植被替换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为给相关工作争取时间,有效减轻过敏患者症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近年还积极开展了《沙蒿花粉控制技术研究》专题研究,通过筛选抑制沙蒿开花的有效抑制剂,大幅减少过敏原植物开花数量,从源头控制致敏花粉浓度。

    “沙蒿的抑花生化措施在全国尚属空白,毫无经验可供借鉴。近年来,我们在榆阳区、靖边林场各选择20亩沙蒿地,从沙蒿茎叶生长盛期至沙蒿散粉期定期喷施化学药剂,经过几年反复试验,最终筛选出两种有效抑制剂,并确定了最佳施药浓度和时间。2022年,我们还将选取500亩至1000亩试验田,进行无人机喷施抑花剂小面积推广试验,进一步摸索、总结相关经验。”市林科所林业高级工程师乔占国说。

     通过这一系列防治举措的落地落实,或许在若干年后,榆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将彻底摆脱沙蒿的困扰,能够毫无顾虑地走进毛乌素沙地,亲近那来之不易的“榆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