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4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2-10-25 09:08

 别:B类

签发人:高怀和

 

榆政卫健函2022〕625号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44号提案的答复函

 

王振中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您《关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提案》(第444号)已收悉,经会议研究讨论,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对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和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榆林中医药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医疗、保健、产业、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群。中药材产业发展上,我市土质、种质资源优势明显,种植面积已达到44.8万亩,黄芪、黄芩、


柴胡等中药材品种品质优良,特别是子洲黄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2018年5月入选“陕西十大秦药”名录;中医医疗上,已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院10所,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乡镇中医馆189个,中医诊所98个,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各市、县区(市)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能有效落实或落实缓慢,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奖补办法未出台,保障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到位。二是中医药人才短缺严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专业人才匮乏,我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医师数仅为0.3人,与全国平均0.4人的差距还不小;全市知名中医年龄大多在70岁以上,相继离开工作岗位,后备力量不足,断档现象严重,梯队建设任重道远迫在眉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阵地已建立,但中医药人才缺口很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三是中医药健康服务机制不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尚不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没有建立,缺乏相应的监管和自律机制。四是中药材发展存在多头管理,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目前,中药材从种植、制药到销售,涉及到的政府管理部门较多,如卫健、农业、林业、工信、扶贫、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存在“九龙治水”现象,部门多头管理,职权不清,导致中药产业发展主体混淆,统筹协调不畅,不利于中药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中医药强市和建立晋陕宁蒙区域中医药中心为目标,以中医药医联体医共体为纽带,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市县乡村中医服务体系,构建以市中医医院为中心,各县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为网底,民营医院中医科、中医门诊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认真落实中省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升级发展,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一)加快推进市级区域中医药中心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榆林市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建设。二是医院搬迁配套建设《榆林市中医药博物馆(或者展馆)》。三是建立市级区域中医药信息中心建设,建设中医诊疗基础数据库、中医临床应用知识库,开展智慧中医和互联网诊疗服务,建立中医医联体、医共体间“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实现重大、疑难疾病联合会诊和资源共享。四是科学规划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加强榆林市中医院与北京、西安等中医药大学和附属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打造区域名科、名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市级中医药质控中心建设,指导全市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加快推进王永炎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力争于2025年前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

(二)扎实抓好中医药人才强市建设工作。一是稳步解决人才问题。每年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招聘一批中医药专业人员;每年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考核一批确有专长人员;通过名老中医、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引进一批中医高层次人才;通过专科联盟建设培养一批中医骨干人才;通过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继续开展西学中培训,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医师。二是继续开展我市名老中医、名中医、中青年骨干中医评选工作。积极争取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对已评选出的名老中医、名中医给予经费支持,在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名医工作室,做好我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编辑整理和传承发展工作。三是落实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抓好我市培训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积极争取“西学中”培训项目,组织全市中医医院和基层乡镇卫生院的西医医师集中开展西学中培训学习。

(三)稳步推进市级中医药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市中医院与中省上级中医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以市中医院为龙头,与十二县市区中医院建立医联体,密切上下协作关系,帮扶指导各县市区中医院加快中医业务发展;督促县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指派县级名(老)中医到乡镇中医馆开展坐诊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努力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是继续推进市县中医医院等级创建和复审工作。二是抓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以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三是深入开展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依托挂靠在市中医院的榆林市中医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医药病案(医疗文书)质量控制中心、中医药饮片质量控制中心、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中医药康复(健康促进)质量控制中心加强中医药医疗质量管理,提升中医药服务品质。

(五)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一是组织制定出台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二是组织开展一次中药材资源调查工作,摸清家底、规范种植,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与各大医药企业对接洽谈,宣传优惠政策,争取引进落地几个大项目,树立标杆、扩大影响、推动发展;四是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扶持几个有基础、有市场、有前景的本土企业,力争使企业得到发展、农户同步致富;五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中医药+”、“+中医药”模式,推动中医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特色康复、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文化产业链。

(六)不断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指导全市二级以上中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和老年病科。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小屋等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向老年人群等提供中医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和药膳等中医药康复保健服务,让中医药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科)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中医养生膏方、冬病夏治等服务,启动养生保健示范基地建设。

(七)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宣传。一是做好中医药传承保护工作。申请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工作,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经典验方,编辑出版名老中医医案、专著,录制保存名老中医音像资料,以及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等。二是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医疗、保健等机构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各种传统和现代媒体,加大中医药文化教育和宣传力度,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将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向县区、向乡镇全面延伸,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机关单位、进社区“三进”活动,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营造居民懂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八)继续强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市县中医药管理体系,强化市县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设置或明确中医药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充实管理力量。二是协调出台扶持中医药的医保合疗报付政策,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报付比例,扩大中医病种报销范围。三是积极争取出台扶持中医医师、药师从业人员的工资、绩效收入等倾斜政策。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9月23日

(联系人:申向丽     联系电话:180912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