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访问

工作动态

走进展馆 领略非遗之美

【打印】

索引号:025607主题分类:市级新闻来源:榆林日报发布时间:2023-02-20 08:12:08浏览次数:2113

今年春节期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停滞了3年的“陕北榆林过大年”文旅品牌节庆活动重新启动。塞上大地格外热闹,各种非遗展演轮番亮相,熟悉的年味再度回归。

各种展馆也成了人们的好去处,尤其是以非遗为主题的场所,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本地群众和外埠游客前来打卡。

位于榆林城区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就是这样的典型。连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一直保持着旺盛的人气。这是全国首个陕北民歌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集陕北民歌创作、传播、研究、学习、交流为一体,也是目前国内内容最丰富、功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专题民歌博物馆。

较之其他博物馆,游客体验性强成为陕北民歌博物馆的一大特色。馆内常驻30多位民歌手,现场演唱或领唱原生态陕北民歌,与游客形成互动,深受游客好评。自2018年5月开馆以来,该馆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的文化符号,饱含着陕北人的精神寄托,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2008年,陕北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博物馆在接待游客参观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举办进校园活动83场次、陕北民歌培训2600人次、研学活动100多场次、动态展演500多场次。

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也持续发力。5000平方米的馆内摆满了绥德石雕、绥德平安书、绥米唢呐、陕北秧歌传统服饰等非遗物件,传承人也会现场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表演过程。这种“动静结合”的展陈方式,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

除了馆内每周有活动、每月有培训外,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还在馆外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园等活动。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以该馆为中心,该县打造了辐射各乡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南路秧歌)等传习基地。

如何利用博物馆、陈列馆等展馆留住非遗文化?榆林从政策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做出一系列有益尝试。从2022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从200万元提升到3000万元,各县市区配套经费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在原有基础上每人每年再增加12000元补助。市县两级先后投入的近3亿元非遗保护资金中,用于非遗基础设施建设及各地非遗展馆、非遗传习所(基地)的经费就达2亿多元。

据统计,榆林现建成市级非遗综合展馆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民歌专题博物馆1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12个,非遗专题馆23个,县级以上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94个。这些展馆场所正成为全市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有力保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