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十二五”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下)

发布日期:2013-10-22 14:52

 

(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情况。

我市认真贯彻中、省关爱女孩有关安排意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纳入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中,通过宣传教育、利益导向、综合治理等手段,严格禁止利用B超等医学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严厉打击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消除性别歧视。市人口计生局在火车站广场、榆靖高速路口设立了以关爱女孩行动为内容的电子广告宣传牌。各县区、乡镇利用计生文化长廊、计生宣传一条街张贴标语口号,营造和谐的静态环境,或利用计生服务车深入基层、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开展咨询服务,营造温馨的动态环境,使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根本转变。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打击两非行为。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纪检、监察、计生、卫生、公安、药检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共立案查处两非案件369件,其中非法鉴定胎儿性别223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146件。处理医生28人,取缔个体诊所10个,收缴罚款136.5万元;处理医务人员及相关责任人16人。三是切实完善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各项优惠政策,解除后顾之忧。给女性创造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不断提高妇女社会地位。通过多措并举,极大地改善了女婴的生存条件和女孩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六)优质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优质服务县创建情况。创建国家、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创建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截至目前,全市12县区均被命名为省级优质服务县,8各县被命名为国家级优质服务县。

2、服务阵地建设情况。为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服务,我市不断加强服务阵地建设。一是加强市、县、乡三级服务站建设。市计生局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12500多平方米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大楼;新建县服务站 3 个,建成2个,在建1个,改建或维修乡镇服务站45个,村(社区)服务室238个。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大楼项目建设主体竣工,2013年底或2014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二是加快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根据省计生委建设便民服务大厅的要求,我市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便民服务大厅12个,乡镇便民服务大厅156个,方便了群众办事。

3三大工程开展情况。

    一是启动了三轮母亲健康工程。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检查育龄妇女78.1万人,检查率为74%,治疗率为94%。市财政按每位患者40元的治疗标准,每年投入684万元治疗经费。二是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按照孕前优生健康筛查活动年工作要求,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20万元,全面实施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筛查。全市累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3.83万人。榆阳、靖边通过与民政部门协调,实行婚姻登记与婚前检查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模式,鼓励群众自觉接受婚检。三是实施计生家庭创业扶持。各县区围绕当地一村一品整体规划,积极建立以种植、养殖和加工服务为主导的项目示范基地。两年半以来,全市累计投入4304万元,帮扶计生家庭12084户。定边县发挥省级创业工程试点县示范带头作用,三年投入1000多万元,重点帮扶2000户计生贫困家庭,平均每户帮扶5000元。榆阳区投入200余万元,实行帮扶一户计生贫困户、树立一户创业典型户、联系一户贴息贷款1万元户的三个一创业帮扶模式,帮扶155户计生家庭创业致富。

4、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情况。

我市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2011年以来,先后选送150名县乡技术人员到省、市大中型医院进行了学习深造,各县区累计培训县、乡技术人员2500多人次。2011-2012年,市人口计生局先后按专业分类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做专题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并选送技术人员到临床医疗单位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凡是培训对象,必须保证三个月以上的临床学习。 2011年以来,有320人接受了临床技术培训,为提高基层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建设情况

一是深化一盘棋机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部署,围绕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要求,在巩固省内一盘棋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稳步推进全国一盘棋工作。先后与毗邻的甘肃、宁夏、山西、内蒙等二十几个省市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协作协议》。加大流动人口大县检查指导力度,对榆阳、神木、横山、绥德、佳县、清涧等六个流动人口大县进行重点督查。二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建设。首先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目标责任书的重点或签订专项责任书,把流动人口办证率、三查率、持验证率等质量指标列入责任书主要考核内容。先后单列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滑坡的乡镇6个,有效地促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其次是加强了机构人员配置。市县两级都成立了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市上设立了副县级建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公室,12县区均设立正科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专门机构,40个流动人口集中的乡镇设立了流动人口管理站,配备1983名专职工作人员。120个社区配备3073名计生专干、中心户长和居民小组长。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商场设有计划生育协会。201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90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队伍力量,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乡、村(居、社区)四级服务管理网络。第三是从2002年起,市政府就将流动人口计生经费作为专项科目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户。2011-2013年,各县区流动人口专项经费分别达到同级计生事业费总额的10%12%15%,由财政单独预算。市级财政2011年至2013年为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公室分别预算专项经费80万元、100万元、120万元,全市流动人口专项经费三年总量分别为961万元、1438.7万元、1654.5万元,全部足额投入预算到位。目前全市各级均将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与常住人口服务管理经费同等投入,并不断增长。三是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流动人口纳入全市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的政策待遇。年累计向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11.8万余份,流入人口的孕检率、技术服务率实现了全覆盖。榆阳区积极推广夏洲路社区和绣园小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经验,通过建立宣传教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便民维权等六项服务机制,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形成。府谷县推行 “4+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模式,流动人口在子女上学、办理公交卡、住房等方面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待遇。这些措施,有效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四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全面启动陕西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健全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库,实行信息平台通报和监管制度,全市流动人口信息应用率达到100%五是积极参与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年平均完成44个调查点、880户流动人口的调查任务。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市涉及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项目由十五末的8项增加到了现在的15项。一是提高奖励补助标准。将独生子女保健费由原来每人每月10元提高到50元,领取年限由14周岁延长至18周岁;对农村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在省上规定一次性奖励4000元的标准上增加到6000元;神木、府谷等县对农村年满55周岁的独女户和双女绝育户夫妇每人每年的奖扶补助在省规定1200元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标准。二是扩大奖励扶助项目。对农村双女绝育户主动领取《双女绝育户家庭计生保健卡》的,从领卡之日起至18周岁止,每个女孩每月发给保健费25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施行绝育手术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系双女户的,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农村独女户和双女户女孩考取大学的,由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3000元。三是在中考加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危房改造、扶贫开发及其它帮扶项目中,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

 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共投入各项奖扶优惠政策资金9000余万元,足额兑现独生子女领证户、国家奖扶对象、特别扶助对象、省级农村独女户奖扶对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对象、以及主动放弃二孩生育家庭等各类奖扶对象的补助金。市财政每年平均投入1000万元,按照80%补助南6县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各县区财政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新型合作医疗补助。

   (九)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牢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的重要抓手,列人市、县年度考核之列。截止2011年,我市12个县区全部被命名为省级信息化项目建设先进县,达到省级标准;2011-2012年,定边、榆阳、绥德、米脂4县创建省级阳光统计示范单位达标,受到省计生委命名,其中定边县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国家级阳光统计示范单位

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一是开展了创建信息化先进乡镇活动。按照省上建设信息化项目先进县的工作标准,已创建命名67个乡镇为信息化建设先进乡镇,提高了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库的维护和应用。首先,为了保证全员人口信息库的安全正常运行,我市建立了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针对信息安全、机房管理、人员培训、信息收集、运行等,制定了《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信息收集运行共享制度》、《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网站管理制度》等9个制度,规范了日常管理与运行工作。其次,为了全面提高全员人口信息库数据质量,我们从信息采集、审核、录入、上传等基础工作入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召开统计员、信息员培训会、观摩会,检查、督查、指导、通报等形式和措施,全面提高数据库录入率、及时率和覆盖率。截至目前,全市全员人口信息覆盖率达到101.20%,逻辑关系准确率达到99.30%一证通系统应用率达到66.21%三是在推行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中,我市研发实施的榆林市人口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软件,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正在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做前期培训工作。四是加强榆林市人口计生网站建设。首先,利用榆林市人口计生网站,广泛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涌现出的新人新事以及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动态,为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2011年以来在网站开设的信息动态等9个栏目中共发布信息13000多条,点击50万人次,平均日点击率达到140人次以上。其次,为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计生部门信息。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为榆林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栏目填充、发布了人口计生政策法规、行政许可事项、县区业务动态、优生优育知识、办事指南等各类人口信息300多条。第三是举办人口计生网站培训班。十二五以来, 我市每年对县、乡人口计生网络通讯员进行新闻报道培训,邀请榆林学院中文系教授、榆林日报社资深新闻工作者,讲解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等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网络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截至目前,接受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

    (十)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情况

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协会队伍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有生力量,截至目前,全市有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1791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94人,大专学历845人;乡镇有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90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60人,大专学历440人;计划生育服务站现有在编技术人员1225人,聘任专业技术人员804人。我们结合全市双万培训活动,深入开展全市计生干部作风整顿和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县乡计生干部2466人次,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艰巨。目前我市的低生育水平潜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群众的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差距较大,社会保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违法生育现象屡禁不止。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完善,使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技术力量薄弱,优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乡镇计生技术人员少,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还很不适应工作的需要,服务水平不高,服务项目单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广大群众对人口计生服务的需求日趋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3、人口结构化矛盾开始显现。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快速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缺乏适应老龄化的相应措施。

4、人口计生法规约束力不强,基层执法难度大。长期以来基层执法工作中存在着三难问题,即违反政策生育处理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追查违法生育取证难,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工作面临挑战。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速度和地域贫富差距的影响,流动人口总量在逐年增加。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流入地和流出地相互配合还不够密切,特殊人群违反政策生育的情况难发现、难管理,居民小区、私营企业责任仍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机制还需完善。

6、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体系还需改善。各级政府过高的考核指标和基层实际情况的差别和矛盾,导致了基层工作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失去了考核工作的导向性和严肃性。

四、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1、继续落实三个一’’领导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人到位。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控体系,强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落实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十二五规划指标的全面完成。

    2、全面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计生优质服务为重点,加强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县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格局。强化三查服务,两项工程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的需求。推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全面推进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注重利益导向机制在家庭层次上的引导作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根据当地实际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强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制度管理,抓好落实,从严审核,加强监督,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

4、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突出抓好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利益导向机制等改革项目的实施。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建立健全B超管理和人工终止妊娠引产申报制度,促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5、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多形式开展以健康服务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实行二胎跟踪服务,定点分娩。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和指导,加强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继续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6、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继续实施县聘乡管村用制度,抓好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充分发挥村专干、村计生协、中心户长的作用,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村、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新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

    7、加快推进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项目建设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础,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育龄妇女数据库建设应用为重点,加大投入,巩固信息化项目县建设成果。继续开展信息化岗位培训竞赛活动。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化,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8、规范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政策。科学制定考核方案,严格考核程序,充分体现考核的导向性和严肃性。加大平时调研、经常性督查督导通报力度。正确引导基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杜绝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现象,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根本标准;继续完善和改进三线考核指标体系和检查考评办法,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督促检查力度;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奖励与一票否决的有关规定,确保计划生育奖惩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