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00MB2902593P/2024-00325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榆政卫健函〔2024〕586号 |
[ 名 称 ] | 关于对政协五届委员 第三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史世勤委员 :
您提出《关于加强我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有序发展的提案》(第347号)已收悉,现就您提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有序发展的建议,现回复如下 :
目前,我委以“重点改革突破年”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我市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衡,多次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着力破解我市基础医疗资源相对过剩与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矛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一、坚持目标引领,强化多措并举,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是强组织,建机制,强化高位推动。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二是推融合,促共赢,建设重点学科。按照“两院一科、学科共建”的发展思路,促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两院融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驻执行院长及60多名专家,常驻榆林医院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弥补榆林长期以来相关疾病诊疗技术空白。三是建机制,广招贤,加强人才储备。按照“交大招、榆林用”的原则,面向社会及各大医学院校招聘硕士毕业生117名,启动实施150名在职职工攻读交大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伴飞计划”。四是强保障,抓落实,推动基础建设。落实“交钥匙”工程,将原市第二医院西侧政府储备地块89.07亩土地划拨于项目医院二病区建设,建筑面积约12.7万平米,投资概算约13亿元,2023年,投入过渡期运营保障经费3669.45万元。五是迁新址,办新院,促中医发展。在东沙启动榆林市中医医院新址迁建项目,在麻黄梁启动榆阳区中医医院,依托两所中医医院的新院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造影响陕、晋、宁、蒙、甘周边最有影响力的中医高地,建设中医强市。
二、坚持改革攻坚,优化资源布局,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榆林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实六项财政投入机制。二是制定印发《榆林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工作方案》,成立市质控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准入管理,加大经费支持。三是积极推进区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重点专科错位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级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储备库2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市县级重点专科27个(其中省卫健委批复设置县级重点专科3个)。组织全市各级继续加强知名医院引进和合作力度,加入国家、省级区域联盟51个,在市域内牵头组建专科联盟22个,成立临床质控中心19个。四是组织选派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全省临床护理、儿科医师转岗及县级骨干专科医师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五是经组织推荐流程,确定市星元医院、定边县人民医院为我市疼痛试点医院。
三、坚持固本培元,强化支持引导,持续提升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一是按照“县级建设、市级指导、省级验收”原则,将“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作为我市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定市级中心指导县区全面完成三大中心建设任务,同步推进千县工程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截止目前,共有22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我市12所县级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三是积极协助中日友好医院对清涧、子洲等四所县级医院开展巡回医疗队援助工作。四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对乡村指导帮扶工作的通知》,促进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是市卫健委对全市各村卫生室予以10000元每年经费扶持,提升乡村振兴,扩大医疗资源下沉。
最后,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也真诚希望在以后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8月28日
(联系人:吴耀廷 联系电话:388429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