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访问

工作动态

把市民已有福利分给流动人口不现实

【打印】

索引号:007599发布时间:2010-02-22 16:36:35浏览次数:2143

 

居住证应该建立退出机制
 
  
 
  经济观察报:广东全面对流动人口取消暂住证,改用居住证,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一些基层管理者认为,由于居住证具备更多服务功能,所以对领证人的审核应更加严格。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黄石鼎:居住证只是改名称而已,但至少是个进步吧,在名称上更平等了,让流动人口更容易接受,算是跨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它在功能深化上还有待加强。它目前的功能是过去暂住证的延续,没有突破,这里有很大的有待提高的空间,可以给流动人口更多实惠。
 
  
 
  我个人认为,居住证办理不应附加太多条件,只要有身份证就能办理。居住证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让流动人口在广东有办事凭证,当然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需要身份证。另一个是政府通过居住证掌握流动人口信息,使整个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更合理的安排。过去我们的基础设施是按常住人口安排的,所以广东的基础设施给人感觉比较拥挤。政府通过办理居住证收集流动人口信息,如果不收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都是很大的缺陷。居住证两个功能缺一不可,不能偏离。
 
  
 
  广东是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怎么善待流动人口,使他们对广东这片热土有更多归宿感,是依然需要探索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城市往往以有没有户籍作为资源分配的标准,现在这种做法面临很多质疑。如果它不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应该怎样调整?
 
  
 
  黄石鼎:肯定不是好的办法,这是不公平的办法,一个国家就应该对所有人都公平对待。
 
  
 
  但这当中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都是规划出来的,规划需要政府的投资,投入的根据就是要看城市有多少人,人口怎么分布。我们以前对人口都是按户籍来算,非户籍人口的信息政府不知道。居住证的好处就在于,以后我们考虑的是实际在这里生活的人,而不管他有没有户口,这样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的配置才会合理。
 
  
 
  这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按这个数字来配置资源,这些人走了呢?比如金融危机期间走了很多农民工,资源不又过剩了吗?所以政府要取一个平衡点。
 
  
 
  因此,居住证也应该建立退出机制。流动人口进入广东的时候办了居住证,离开的时候注销。
 
  
 
  流动人口在这个城市打工消费,他本身是交了税的。这个城市应该为他服务。现在资源为什么不足?是因为之前的规划没有做好。所以我们的公共服务、公共资源要进行调整,要扩大这方面的规模。公共资源的扩大本身可以提供就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城市要善待流动人口
 
  
 
  经济观察报:像广东这样的流动人口大省,应该树立什么管理观念?
 
  
 
  黄石鼎: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目前城市化的程度大约50%,还有很大的空间。过去的做法是希望农村人口能够就地城市化,先进入小城镇,然后再到中心城市。但由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很多农民直接跑到沿海城市来了。人们来到这个城市,不管给不给他户口,他也是要住下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无法逆转。
 
  
 
  问题在于,城市是善待流动人口,还是拒绝他们。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管你是拒绝还是善待,他必然要在这个城市待下去。城市善待流动人口,城市就和谐一点,不善待他们,社会治安就差一点。
 
  
 
  经济观察报:有种说法是,在户籍制度改革当中,谁先放开谁吃亏
 
  
 
  黄石鼎: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之下,省政府和市政府没法自己单独来改,要由国家统一推进。
 
  
 
  户口一旦开放,沿海的城市马上就要垮掉。这不是一个省能够解决的,必须要有配套机制,才能稳妥解决这个问题。条件是资源必须比较均衡,经济发展必须比较均衡。比如说美国,它有富裕一点的州和贫穷一点的州,但毕竟是在一个档次上。在中国,广东跟西北的城市相比,不止差一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疏导,是会出问题的。
 
  
 
  经济观察报:流动人口的基本保障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黄石鼎:三个方面。第一是养老。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医疗。第三是失业。如果能够给流动人口失业保障,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会加强。
 
  
 
  廉租房应该对户籍人口和非户
 
  
 
  籍人口都开放
 
  
 
  经济观察报:城市给予流动人口建立基本的保障,需要巨大的财源。请问这部分资金应该如何获取?
 
  
 
  黄石鼎:牺牲市民已经享受的福利,把它分给流动人口,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制造更大的社会矛盾。
 
  
 
  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之中有些在原籍是享有福利保障的,我们可以逐渐把他们在原籍的福利保障迁到广州来。
 
  
 
  我国现在搞普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讲三农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来以后,逐渐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渐缩小和城市的差别,这才是合适的道路。
 
  
 
  另外一种是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说医疗统筹。目前这些社会福利还达不到户籍人口的水平,但是毕竟已经起步了。
 
  
 
  经济观察报:善待流动人口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多种资源的配套,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黄石鼎:应该对能给予流动人口的优惠条件和好处做一个系统的研究,而不是说把政府能提供的东西一一罗列出来。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中应该还涉及一个出路问题,比如说流动人口应有通过努力转化为常住人口的途径。现在我们很笼统地说7年,其实根本不具有操作性,需要制定更详细、更有操作性的方案。
 
  
 
  经济观察报:流动人口对子女教育有较大的需求,是否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黄石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不是一种福利,而是一种资源的提供,是公共服务。广州的义务类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因为这是按照常住人口来规划的。如果新政策能够把基数扩大,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多建一些学校、多培养师资力量,应该是一个长久之计。
 
  
 
  这当中还涉及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比如广州市内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资源调配问题。现在中小学实行的是电脑派位,根据的就是居住地和户口。但是目前广州的人户分离已经很严重,流动人口还没有户口,怎么进行电脑派位?
 
  
 
  经济观察报:目前广东的保障住房照顾的是户籍人口。对于流动人口的居住需求,政府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黄石鼎:政府的战略措施应该是多建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是冲击的。政府可以让非盈利机构来管理廉租房,廉租房应该对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都开放。
 
  
 
  这几年廉租房向户籍人口倾斜,主要是因为廉租房少。这种局面导致大量流动人口只能住在城中村里。
 
  
 
  经济观察报:医疗保障同样是资源有限、争夺严重的公共服务。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能如何操作?
 
  
 
  黄石鼎:流动人口要加入广州的医疗统筹比较难,医疗保险本来资金就不够。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一个医疗保障基金,叫大病统筹或医疗互助基金都可以,让农民工交少量的钱,在他们得大病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障。这个基金本身应该是自负盈亏的,但背后可以有政府的支撑。

 

 

                              作者:吴娓婷